农机产品 | 经销品牌 您好,欢迎访问湖北耕耘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13年专注农机装备推广 为用户负责 为生产企业负责
全国咨询热线:027-82200069
您的位置: 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湖北耕耘农业装备有限公司
地址: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1166号金源世界中心
联系人:熊经理
电话:027-82200069
手机:18627991990

行业新闻

病虫害加剧,秸秆还田错了?

时间:2023-07-03 11:36:38 来源:半月谈网 点击:207次

半月谈记者在部分农业大县调研发现,大规模秸秆还田10多年后,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,地力提升,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。同时,部分涉农经营主体反映,秸秆还田操作不当,致使一些地方农作物生长中的病害、虫害、草害、冻害加剧,亟待引起重视。

以前没那么多病虫害

位于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一家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,为当地约10万亩耕地提供耕作服务,该公司负责人近年来注意到当地粮食生产中病虫害增加问题。“病虫害发病早了,而且发病频次增加了。”该负责人说,一季小麦要杀虫4次,以前只需要一两次,玉米以前顶多打一次药,现在也得打两三遍药,而且越往南病虫害增加现象越明显。

“病虫害增加与大规模秸秆还田存在直接关系。”该负责人认为,秸秆里边有大量病菌、虫卵,温度、湿度适宜时,秸秆就成了“孵化器”,病虫害加剧。同时,若秸秆粉碎不足、埋藏不深,不均匀分布在耕作层,不利于作物扎根、水肥输送,易加重冻害。

半月谈记者在多个农业大县走访时发现,不少种植户持这一观点,认为秸秆还田不当加重病害、虫害、草害、冻害。

沿黄某地一个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农户告诉半月谈记者,她家去年种的小麦打了6遍药,玉米打了4遍药,“以前没有那么多病虫害”。相距不远的一家种子公司负责人说,当地小麦现在普遍打药4遍以上,玉米得打药3遍左右,“主要是因为秸秆禁烧还田,刚开始不明显,现在越来越明显,整个地块土壤里都有病菌、虫卵”。

另一位从事农业50余年的种业公司负责人说,3月初,他走访当地几个种粮大户的粮田,多数存在缺苗断垄现象,这与秸秆还田不当相关,“秸秆粉碎不好,没有深翻、耙实,滋生病虫害,还影响作物扎根”。

基层农技人员普遍认为秸秆还田利大于弊,但还田操作不当与冻害、病虫害加剧存在关联。“近年来,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比较严重,病源就在秸秆上,但影响其发病的因子较多,比如种子抗性、农田气候、温度湿度等,没有做长期专门研究,很难有科学数据支撑。”中部一产粮大县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说。

图片

村民在田间清理秸秆备耕水田 张爱林 摄

还田不当成因复杂

“鉴于秸秆禁烧和资源化利用途径较少,秸秆还田是现在主要的利用方式。”小麦育种专家、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说,秸秆还田有相应的操作规范,比如粉碎度、深翻度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适量施加氮肥进行催化腐熟等。但受多重因素制约,本应粉碎、深翻、耙实、适时浇水、适量施加氮肥的还田操作,在部分地区简化为粉碎、旋耕(浅翻),导致秸秆还田副作用凸显。

——一些农户缺乏科学知识。当前,不少农户采取旋耕方式掩埋秸秆,与深翻深度30至40厘米相比,旋耕深度仅为15至20厘米,秸秆埋藏浅且分布不均,如果粉碎粗糙,还易露出地表,增加腐熟难度,而秸秆腐熟不好,就易滋生病虫害,且影响作物扎根和土壤水肥输送。

前述从事农业50余年的种业公司负责人对当地约600个种粮大户的农业知识进行摸底,发现1/3的人钻研精通,1/3一知半解,1/3所知甚少。“随着生产经营模式转变,农业已经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而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,以秸秆还田为例,不少农户耕作模式转变滞后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
——深翻土壤增加种植成本。沿黄地区一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托管1.3万亩耕地,大部分耕地采取旋耕作业。“我们也注意到旋耕秸秆还田时,小麦扎根不好,与土壤接触不良。”该合作社基地管理负责人说,如果改旋耕为深翻,一亩地的成本将增加50至60元,一亩小麦的利润也就400至500元,农户不愿意出这个钱。

——小农经营影响耕作方式。另外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北方某地流转2000余亩耕地,托管5万亩耕地,合作社负责人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。“我们自己流转的地,就采取深翻,但小农户更在意成本和收益,不关注耕作方式。”该负责人说,托管耕地70%是旋耕作业,一是一些地块小,大机械进入作业不便,二是深耕成本高,小农户不接受,且深翻也并非立马见效,需长年坚持。同时,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多不强,一些个体经营的农机组织松散无标准,作业水平参差不齐,也影响秸秆还田质量。

——秸秆数量大增,消化困难。半月谈记者了解到,现在作物种植密度已大幅提升,比如玉米已由10多年前的3000株/亩增加至6000株/亩,秸秆数量大幅增加,如果仍旧全部还田,会超过土地消化能力。

图片

农民驾驶农机运输玉米秸秆 张楠 摄

拓宽秸秆利用渠道

多方认为,治理秸秆还田不当“副作用”,需要综合施策。

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,除畜牧业能消纳部分秸秆外,受技术不成熟、成本较高、量产困难等因素制约,秸秆制生物基材料、制油、制乙醇等利用方式消纳秸秆能力有限,需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。

由于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因子较多,基层农技中心很难科学摸清病虫害增多与某一因子的关系,需要相关科研机构进行长期跟踪研究,以便为耕作方式优化调整提供参考。

基层受访干部还反映,秸秆禁烧是全年重点工作之一,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,若有火点出现,干部被追责、奖励被扣减。加之大气污染是“看得见”的污染,而土壤污染、农药残留是“看不见”的污染,容易被忽视。部分基层干部认为,秸秆焚烧在杀灭病菌虫卵、节省成本方面有一定好处,可否权衡利弊,探索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时,有组织、分时段、定区域焚烧部分秸秆。

半月谈记者:韩朝阳冯大鹏 /编辑:孙好 赵娅维(实习生)
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027-82200069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手机号码

18627991990

二维码
线